《The Broken City》跨团队协同©
课程设计背景

2011年,日本发生了福岛地震事件。我们跟踪了大量的数据以还原当时的救援状况,并试图通过建模的方式,模拟推演最优的灾难救援方案,并构建了一个用于模拟决策的沙盘工具。然而我们发现,几乎没有团队可以实现最佳的决策。困住我们的不是数学技术,而是面对有限的资源时,相对于整体利益的个人利益牺牲,以及对于他人的立场的理解和有效沟通。

该将资源更多地分配于救援,还是分配于修缮?

是将道路分配于资源运输,还是民众撤离?

是着眼于当下的民意,还是未来的重建?


源于这意外收获的《The Broken City——跨团队协同》的雏形就此诞⽣,我们想把这些没有定论的问题留给学员。让他们通过真实的场景,担任⼀个国家的领导团队,来共同面临⼀次⾃然灾害的侵袭。每⼀个部门领导需要为自己负责,同时也要为更⾼的目标、其他协同部⻔的目标负责,从⽽在极端情境下体验跨团队协同;平衡各种资源与⼈际关系,要群策群力,⽽不是分崩离析。


在沙盘模拟的过程中,学员将会体验到⼀些关键性的⾏为是如何产生,从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,并且学习如何避免无效甚至负向的协同发生,并就此更好地掌握跨团队协同的理念和技巧。

课程简介

对于跨部门沟通协调、冲突处理、集体决策等话题来说,解决方案属于方法论的范畴,现在的信息爆炸时代并不难以获得相关信息。如何充分而深刻的暴露这些问题,让参与者认识到自身在某些环节的不足,才是这些软技能培训设计的核心难点。


本课程目的,在于通过设计特殊的情境模拟,让参与者在自然的状态下,充分展现个人的人际沟通技能、让团队自主的暴露跨职能的分工协作及决策的矛盾及欠缺。通过内嵌的测评,将这些不足定性定量,以图表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参与者。


参与者能便捷地迁移,将学习的理论和工具与现实工作相结合。将学习的理论与工具与现实工作相结合。


总结来说,引导学员发现问题、认识问题是核心要素。意识发生转变,能使学习沟通等软性技能事半功倍。


本课程的收益:

● 通过特殊的情境模拟,使学员能够深刻地反思在面对“目标夹角”、做出重大决策时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;

● 通过思维模式的开拓与工具方法的学习,使学员能够“借假修真”, 将学习的理论、工具与现实工作相结合;

● 引导学员发现、认识问题,从而转变意识,最终提升学员跨团队协同的意识和灵活应对并解决冲突的能力。


课程的形式与特色

● 特殊设计的极端场景,自然且充分地暴露学员在团队协同与冲突 管理中的各类问题。

● 引导式教学,让学员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反思经验与教训,并达成共识。

● 即战式工作坊,对于工具和方法进行现场的即学即战。


工作坊:

1. 列举出一个工作中常见的跨团队协同场景

2. 按照五种不同的策略,分别列举出会如何处理

3. 优选最佳的策略,并说明原因


课程大纲

课程知识点

  • 跨团队协同的两项原则

        Ø守土有责,未雨绸缪

        Ø增量优先,着眼发展


  • 跨团队协同的三种思维

        Ø价值思维:外部和内部客户是谁,你在组织中的价值是什么

        Ø终局思维:你期望最终达成的目的是什么,你期望与对方达成怎样的关系

        Ø双赢思维:首先避免双输,双赢往往不是通过一次地合作就可以达成的


  • 跨团队协同的四种视野

       Ø指挥者

       Ø执行者

       Ø监督者

       Ø建议者


  • 跨团队协同的五种策略

        Ø支配

        Ø服从

       Ø合作

       Ø逃避

       Ø妥协


课程安排
学员对象

团队管理者或具有平行团队职能的员工


标准时长

6.5小时/天,共1天


适宜人数

20-48 人


授课环境

教室面积适合6组岛屿式摆放,投影仪+音响设施+教学白板


课程材料

训中资料:《学员手册》《培训评估表》